黑之夏/검은 여름/Black Summer

在人生的電影裡,你是我最美的風景

智賢在大學兼職編寫並拍攝電影,安身立命的他對於能夠從事己志心存感激。他熱衷於記錄生活中的細微末節,以及他放眼望去的各種風景。某天,在為了下一部片試鏡演員時,他遇見新進同事貢努,他們開始密切共事,也對彼此產生前所未有的曖昧情愫。他們過從甚密的關係成為大學裡的流言蜚語,為了保護貢努,智賢宣稱是他單方面強迫貢努就範,他們該如何面對隨之而來的絕望?他們之間又仍否有邁向未來的希望?



《黑之夏》作為韓國同性電影的題材與內容探討上,主軸算是蠻常見的恐同歧視;但導演開場就使用的不同時間線的跳躍外,還用了別具風格的多次長鏡頭片段,捕抓出不同情境的感情鋪陳,時而情感暗潮洶湧,時而孤單落寞,讓觀眾有時間去咀嚼不同時間線想要交代的劇情與表達。

前段作為三段時間軸,分別劃開了智賢死後物品與房間的去留、智賢和貢奴東窗事發後與室友的衝突、然後又銜接回去最初智賢與朋友們在大學兼職並初遇貢奴;然後那一夜在兩人碰觸彼此親膚之親後,就這樣若隱若現的搭起情感的橋樑,可最終仍紙包不住火,被周遭的人發現並飽受歧視。

相較於其他激進的反同描述,片中用了較多幼稚且汙名的耳語,可相較現代(電影2017拍攝)開放的風氣下,本片依舊偏向早期(2000年以前或80-90年代)恐同現象的呈現,而單方面也沒有加入比較開放的角色或觀點,反倒讓剩下所有角色都去譴責了智賢與貢奴,就像一般對韓國社會的刻版印象,大男人主義為主的社會理所當然地去排斥那些少數群體。

導演的長鏡頭捕抓場景,呈現人物的情感線條並留白給觀眾去思索的做法,在某些情景下的確可以更有效地吸引角色的情感暗湧,但多次運用在某些場景的時候,也可能讓抓不到點的觀眾產生無聊的空白。

《黑之夏》在片中對比智賢在單人與朋友相處間的色調,也明顯的著墨出光與影的差別,暗色調彷彿去強調智賢的性向與貢奴的關係不能攤在陽光底下;而東窗事發後就連親密好友的歧視都血淋淋的向刻在身上的原罪一般,沒有證據也沒有名目,就這樣傳遞在空氣中。

基本上來說整部保持了原始的線條,沒有太多修飾與琢磨,想讓觀眾去沉浸在這種現實的情境下,把憂鬱感淡淡的隨著長鏡頭與背景音樂中去凸顯,讓片中你我慢慢去體會,略顯平淡而不夠符合翻譯的『罪』字,而也沒有沉重到原先用的黑/Black的那般慘淡,灰調或許更加適合吧。

發佈留言